來論|思考如何令「讓利」變「紅利」

2022-11-23 00:00

過去的二十五年,香港走得不平坦,經歷風風雨雨,不斷發生大大小小的社會事件、經濟動盪、疫症威脅等等,在不同程度和範圍的危機均對香港管治效能、政治穩定、民生福祉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傷害,特別是如「修例風波」和新冠肺炎疫情這類香港無法獨自化解的危機,中央政府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,讓香港減少損失、渡過難關,無私地為我們提供援助。
「一國兩制」須長期堅持

「一國兩制」是中國境內獨有的一種政治制度,亦是全世界首創,在香港複雜的內外環境中實施,開局確是有落差,不過正如一句老說話「摸着石頭過海」,兩種制度確是不同,生活模式又是不一樣,但初心是不變的,因為祖國統一亦是中國最大的願望。正如習近平主席「七一講話」中提到,「一國兩制」是好制度,無任何理由改變,須長期堅持。

「一國兩制」走行穩致遠的道路,就需要摒棄以往的治理陋習。香港內有很多不同類型持份者,就算政府內部都因不同部門,而按着各自的範圍辦事,有時候會不斷拖着後腿地「走程序、走研究」,有時甚至會「走數」,讓發展的機遇或改善民生的機會白白浪費。舉一事例,興建青年宿舍由於涉及不同部門,各有審批程序,並要交不少前期報告如交通評估等,結果拖了八年還未撥款興建,有撥款後建築期再要三年,青年人真的可能由「有資格」變「無資格」申請。

社福界的問題亦讓人「大開眼界」,放寬院舍二十四米高度限制討論了超過十年有多,而拉据點在於消防安全與增加宿位之矛盾點下如何取得平衡,當然我不認為要放寬一倍高度是可行,但中國人講求「中庸之道」,如果先增加三米,之後再商討一個檢討期,這樣又是否可行?當局偏偏議而不決,缺乏勇氣,墨守成規,結果又如何將惠民政策落到實處?院舍高度限制問題只是冰山一角,香港人口老化漸趨嚴重,而安老服務涉及跨局政策,包括福利、房屋、醫療等,新一屆政府在重組政府架構時並未安排一位高層次官員統籌,而今年《施政報告》未有交代太多福利政策,希望往後檢討績效時能反映出統籌角色的重要性。

正如習主席在「二十大講話」中提到,「堅持一切為了人民、一切依靠人民,從群眾中來、到群眾中去」,香港要謀發展,破解深層次矛盾,最重要以人民為依歸。發展是為人民,發展亦要靠人民,如何將香港發展回到正軌,需靠香港內部不同持份者以理性思維去解決問題,為了向着「共同富裕」目標邁進,希望在特區政府帶領下將「老大難」問題逐步處理,至少解決「醫(衣)、食、住、行」,讓市民安居樂業。
向「共同富裕」目標邁進

有說,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,矛盾的成因離不開各自的固有利益被可見的侵佔,又或者各自的意識形態比較下形成矛盾。香港的矛盾很深,積壓在不同層面的板塊,而且一壓就壓了差不多二十年,金融風暴後遇上○三年「沙士」,開始累積社會怨氣,最終前特首董建華腳痛提早離任。十多年間的危機都不盡錄了,放眼未來,習主席提出了「四點希望」,題目交了給特首李家超,五年後又能否看見一份亮麗的成績表?冀大家用最慈悲及善良之心,同舟共濟,筆者相信從妥協中「讓利」更多,社會發展中派出的「紅利」便更豐厚。
管浩鳴
立法會議員
 

關鍵字

最新回應

相關新聞

You are currently at: std.stheadline.com
Skip This Ads
close ad
close ad